大園廠房,大園廠房出售,大園廠房出租

目前位置:
  1. 首頁
  2. 不動產知識

大園廠房,大園廠房出售,大園廠房出租.租桃園市大園廠房出租有水電天車廠登,找合法便宜的中古小坪數新廠房出售,租大園廠房,大園區廠房買賣.查詢大桃園工業區廠房價格實價登錄行情,請找桃園廠房仲介-www.桃園廠房土地買賣出租.tw

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
第1頁368370最後頁
共3792筆/共380頁
環團呼籲暫緩設置綠能發展區 經濟部:下半年公布「能源用地白皮書光電篇」2023/07/19發佈

對於環團呼籲暫緩設置綠能專區,經濟部日前表示,相關法規經過內政部、經濟部及農委會等跨部會協商討論,目前內政部主管的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」修正內容雖已預告完成,後續仍要就各界意見,與經濟部及農委會共同審議評估研議。後續經濟部也有審查作業要點等法制作業要進行,都會持續徵詢各界意見。



經濟部表示,綠能發展區在不影響農業發展的情況下,透過非都容許的方式開放設置光電,地目仍維持農業用地,以低度開發的方式,來達到增加綠電及農村收入,同時不影響原有土地使用功能,並且把後續光電設施移除機制納入規範,使農地保有未來可繼續農用的機會。



避免土地掮客尋租 經濟部有對策



經濟部表示,「綠能發展區」的規劃經過跨部會長期的討論,為避免土地掮客尋租的行為造成光電建置過程土地的紛爭,並建立良好光電建置典範,綠能發展區的劃設,除由農委會盤點土地不影響農業發展土地,經濟部會同環境保護主管機關的內政部、環保署及負責生態保育的農委會特生中心,排除環境敏感範圍區域,並由經濟部遴選廠商,以減少土地掮客介入的空間,並強化管理,建立典範。



經濟部指出,因應國土計畫法於2025年實施,已研擬「能源用地白皮書-光電篇」草案,草案內容已提出大小有別、在地共榮、永續可回復等原則,未來綠能發展區的推動,將透過遴選的方式,要求投標業者提出地方參與機制、睦鄰回饋與合理租金、整體營運管理規劃至光電案場除役等規劃,「能源用地白皮書-光電篇」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布,並藉此做為跨部會及社會溝通的文件,以建立光電長期發展機制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社宅好難抽 營建署:現行入住機制已有「輪候制精神」2023/07/19發佈

針對眾多民意代表關心社會住宅制度議題,營建署14日表示,現行社會住宅入住機制,兼具公平性及輪候制精神,且台灣大規模推動社會住宅是從2017年開始,目前興建與供給數量持續增加。



營建署說,現階段社會住宅入住招租的機制為民眾先申請,經公開抽籤及資格審查後再依序造冊,凡是遇到正取未完成簽約或退出時,會依名單依序遞補。此外,林口世大運社宅為實際有效縮短申請人等候入住的時間,現已依據待出租戶數及合格申請人遞補選屋情況,採取「隨到隨辦」及「每日受理申請收件」,每月定期辦理選屋、簽約及入住的方式來辦理,而且現行的制度因為早已建立候補名冊,所以能即時遞補和滿足民眾居住的需求,整體機制相對過去更加地完善。



社宅採輪候制 需經政策評估



營建署表示,目前台灣的社會住宅仍持續在各地興建,未來供應量也會持續擴充,社會住宅的入住機制也能視各縣市居住需求滾動式調整,採取既有抽籤及候補制、或者是部分免除抽籤,改採輪候制,都是可行且需經政策評估的方向。



營建署表示,除了持續興辦社會住宅以外,還有包租代管和租金補貼等住宅政策。推動包租代管鼓勵活化空閒房屋,已達每季媒合6,000戶有效契約的量能;租金補貼目前核定戶數已達27.7萬戶,其中弱勢家庭約占4成、初入社會青年與婚育家庭各占約3成。



同時營建署強調,台灣推動社會住宅政策落後歐美國家長達60年,因此政府持續興建和實施社會住宅的各項支持方案,努力趕上國際社會及縮短發展落差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怎麼回事?前五月繼承同期新高且爆量2023/07/19發佈

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,雖然買賣移轉2023年呈現衰退,不過前五月的繼承移轉3.2萬棟不僅創下新高,前五月的繼承移轉年增率也呈現大幅增長,過去3年前五月繼承年增率約1%~5%,2023年年增率一口氣躍增到22%,一方面人口老化狀況仍相當嚴峻,一方面也可能與2022年疫情導致死亡人口增加有關。


▲疫後繼承潮 前五月繼承同期新高且爆量<br/>

▲疫後繼承潮 前五月繼承同期新高且爆量
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隨戰後嬰兒潮的人口逐漸老化,預估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,連帶也產生許多改變,包括銀髮族的醫療商機、長照需求等,觀察市場上繼承移轉的數量也明顯增加,加上2022受疫情衝擊,死亡人數明顯增加,統計前五月的繼承移轉不僅創下新高,且增長速度恐怕也是近20年最快速的時候,反映繼承這件事已經是一般家庭會遇到的課題。



統計過去20年的繼承移轉的年度變化,平均增長率約為4.8%,而2023年前五月的繼承移轉棟數為3.2萬棟,創下同期的歷史新高,且和2022年同期相比年增率更高達22%,若以區域來看,台北市的買賣繼承移轉比例,更高達2比1,全國比例接近4比1,北市因為房價高昂交易量少,但繼承移轉卻是全國第二高,在北市透過繼承取得房屋的比例遠高於其他行政區。



不僅僅是繼承數量創高,過去累計未繼承的數量也相當驚人,光是台北市至2023年的3月25日,因逾期未辦繼承登記被列冊管理的土地有19,730筆,建物2,447棟,土地面積逾322公頃,比12座大安森林公園還大;依2023年公告土地現值計算高達840億餘元。


▲近年全國前5月繼承移轉棟數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蓋爆社宅打房價 一點都不科學!專家:最後只好補助頭期款2023/07/19發佈



房價高漲引發民怨,社會住宅議題成為這次總統大選熱門政見之一,不過專家坦言,興建社宅的確能解紓緩租屋需求,但對於打擊房價部分,恐怕難以看到效果,「這件事可能會讓人傷心,但大家都有權知道真相」。



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直言,很常聽到,「社會住宅占住宅存量比率達5%,就會產生抑制房價的效果」相關論述,不過從各國狀況來看,荷蘭、英國是全球社會住宅比率較高的國家,其中荷蘭社宅比率接近30%、英國接近20%,但2國的房價依然維持大漲小回的趨勢不變。



專家直言,興建設宅與能不能打擊房價無關。(示意圖/pixabay)



其中,英國2005年全國住宅平均成交均價僅約15萬英磅/幢,一路漲到2008年,才因金融海嘯又跌回到15萬英磅多/幢,2022年最高峰則漲到接近29萬英磅/幢,但當年受到英國央行大幅升息衝擊,房價再次下修。荷蘭房價走勢差異並不大,也是漲到2022年才下挫,原因與歐洲央行鷹式升息有關。



再來看到租金表現,英國租金強弱與央行升降息大致呈現高度正相關,當央行升息時租金快速上揚,升息幅度愈大則租金年漲幅愈大,主因和房東轉嫁升息成本有關;近年2次租金走弱,均與降息時間點差不多,理由是金融海嘯及疫情爆發,整體經濟情勢惡劣脫不了干係。



但荷蘭就比較奇葩了,自1960年以來至今,荷蘭租金走勢像一支沖天炮一樣,上升曲線比英國更為陡峭,2016年以後,更只有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發才反轉下跌,但2021年又漲回到過去高點。



若各項手段都已用盡,恐怕只能朝補貼進行。(示意圖/pixabay)



何世昌表示,歐美之所以會走向多元補貼路線,是因為各項手段都已用盡,但房價依舊上漲,即使社宅比較甚高的荷蘭、英國都出現高房價、高租金民怨,最後只好補助首購族頭期款,讓民眾更容易買房子,當然,補助方案經歷過很長時間的討論、衝突,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陣。



何世昌坦言,影響房價、房租的因素很多,社會住宅似乎在其中沒有發揮明顯的影響因素,但卻不能否認社宅仍有其價值,至少能滿足租的需求,他依然支持興建社會住宅,然而,他最早也以為社宅蓋到一定數量,即可抑制房價與租金,但各國數據都證明並非如此,「我也想不透為什麼會這樣,一點都不科學啊!」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賴之住宅新三箭 仍無新意2023/07/19發佈

十之八九仍是為了拚選舉,目前還是執政黨身分的民進黨政府,近一年針對高房價及相關議題,確實動作頻頻;上半年主角當然是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訂,而進入下半年,則又打出囤房稅2.0。不僅如此,民進黨下屆總統候選人、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也在隨後附議內政部,同時更宣布當選後將持續擴大補貼及社宅興辦,號稱這是他的住宅政策三箭。



從議題主導角度,當三腳督其他二人被外界質疑,是否有資格高倡居住正義的同時,賴清德迅速呼應陳建仁內閣,說好聽點是蔡規賴隨,理所當然;但深入檢視,仍是舊酒裝新瓶,且依然沒有抓到不動產住居市場的真正痛點。再說更直白點,根本稱不上是完整的住宅政策。


資料照片

資料照片

賴住宅三箭 僅延續前朝



先看囤房稅2.0。儘管有學者批評這是行政院打臉財政部,但立意仍應給予肯定。只不過,基於囤房行為確實難以界定,後續執行面還有很大挑戰。因為採取全國總歸戶時,豁免累進稅率之家戶前三戶要如何認定,就是一大問題;畢竟房屋稅屬地方稅收,到時恐怕會有不小爭議。



再者。既定效果是否如陳建仁說的那麼神,也待檢驗。主要是現實上一堆包租公婆不報稅、不繳稅,釋出空屋招租就不算囤房,意義不大。



其實針對囤房稅,當初雙張推出時,設計成單一家戶第四屋以上才課徵,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就直指效果絕對會一折三扣;現在的2.0版主打全國總歸戶聊勝於無,但還是須從第二屋就開始就累進稅率,才有意義。不光如此,一直玩稅率數字遊戲,卻始終不檢討稅基結構或地價稅,最後一樣是事倍功半。



囤房稅或說持有稅,本質是稅制一環,對市場供需及房價也確實會造成若干影響,但嚴格說非住宅政策主範疇;旨在保障弱勢者居住需求權益的社宅才是其一。而賴清德繼續加碼,看似誠意十足;但再看看蔡當初開的支票,顯然並未完全兌現,因此與其說是加碼,不如說是補前朝之破網,也不是什麼新牛肉。



尤其,社宅興辦的其他細節如社經弱勢戶如何保障,租金基準計算,一般收入戶期滿後是否放寬續約條件,甚至社宅營建管理品質等等,這些都是成敗關鍵。但目前 還沒看到賴針對這些部份有實質著墨。



僅補貼有感 不足稱政策



看來看去,賴清德或說目前執政黨所拋出之政策牛肉,還是以補貼為主基調。然而先不說補貼最易被貼上綁樁買票標籤,撒錢可說是最簡單、直接,民眾最有感,但也最偷吃步的作法。



尤其購屋補貼或優惠貸款,無疑又是最討好的一塊;畢竟多數人還是希望擁有自宅,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要再次強調,這類補貼的合宜性最有問題,因為有能力籌出頭期款買房者,絕不該是公有資源優先幫助的對象。況且這還存在助建商解套的嫌疑,更形同推購屋者入高房價火坑!



除了補貼、社宅及稅制外,住宅政策還有更多、更重要的面向,包含都市更新、居住安全、土地利用,甚至更宏觀的國土規劃等等。如果賴的住宅政策,真的就只有稍早提出的這三箭,那麼所謂的居住正義,將仍只是選舉口號,甚至奢談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哪裡會成為下一個信義計畫區? 網嘆「松山機場拆掉才有可能」2023/07/19發佈

日前一名網友於PPT房版發文詢問,哪個重劃區未來變信義計畫區的機率最高?內文提到自己認為台中七期最有可能,雖然七期現在蓋滿住宅,跟商業氣息濃厚的信義區還不能比,但不少土地還空著,未來如果蓋商辦大樓,由百貨商場進駐,則七期追上信義指日可待。



針對台灣是否出現第二個信義區?部分網友認為難度不小:「沒有地方能複製」、「除非多一個超越101的新摩天大樓」,另有網友認為台北市內才有機會,並期待松山機場遷建,「一要台北,二要整片國有地,只剩松山機場拆掉有可能」。此外,新竹關埔也被點名,有網友表示,「新竹關二唯一正解」、「關埔狂電其他」。



挺中部的網友提出七期重劃區、水湳經貿園區兩候選,「水湳經貿園區的規劃是結合大安區和信義計劃區的優點」,不過也有人認為還得再看看水湳商業區規劃, 「水湳太多政府設施、公園,不像信義區」。另外像高雄亞洲新灣區、桃園航空城、新北塭仔圳重劃區等也都有被提及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6月房租指數 信義房屋:中部漲最多2023/07/18發佈

▲6月房租指數漲幅仍高的是中部地區,年增率仍達2.59%。(圖/資料照片)



[NOWnews今日新聞]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,6月租金指數達103.66再創歷史新高,反映租金漲價趨勢仍呈現緩漲,不過稍微正面的是6月租金指數,是近12個月以來首次年增率跌破2%。其中,租金指數年增率最高的區域是中部地區,年增率達到2.59%,其次是東部地區的年增2.55%,與南部地區的2.11%,北部地區可能租金基期已高,房租指數年增1.74%。


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國內房租過去呈現緩漲趨勢,主要受到房價創下歷史新高,加上通膨等因素,都帶動整體租金走揚,尤其是雙北市以外的區域,過去租金水平相對較低,受房價大漲加上市場需求穩健,從統計來看租金走揚趨勢更較北部顯著,所幸政府不斷有補貼租金政策,可以幫忙租屋族分擔一些房屋負擔。



統計顯示,6月租金指數為103.66,不過年增率是近12個月首度跌破2%,年增率達1.98%,而過去11個月平均年增率是2.18%,租金漲勢似乎有收斂狀況,可觀察未來幾個月租金是否表現漲勢持續趨緩。



若以區域來看,6月漲幅仍高的是中部地區,年增率仍達2.59%,南部地區則漲勢有略為趨緩,今年1月年增率一度達到3.09%,不過6月年增率為2.11%,北部地區則可能租金較高,雖然趨勢仍呈顯緩漲,但漲幅明顯低於中南部地區,北市近3個月年增率都在2%以下,6月年增率剩1.74%。



曾敬德表示,雖然市場有囤房稅2.0會導致租金上揚的聲音,不過房東收到新調整後的房屋稅單是後年的事情,短期內囤房稅可能還不會造成影響,不過,過去一年市場交易量縮,由租轉買的需求減少狀況,加上就業市場仍維持相對穩健,租金仍未見到可能修正的跡象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新辦房貸人數大減2成 專家:打量立竿見影,打價紋風不動2023/07/18發佈

政府打炒房一波波,據聯徵中心統計,新增個人房貸總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二成之多。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,在6月第五波房市管制前就已完全澆熄市場熱度,但房價尚未明顯鬆動,呈現 「打量立竿見影,打價紋風不動」情況,「不見價跌不罷手」恐怕是政府此次再推囤房稅2.0改革,拉高建商餘屋稅率的緣由。


新辦房貸人數大減2成。專家:打量立竿見影,打價紋風不動。資料照片/中央社

新辦房貸人數大減2成。專家:打量立竿見影,打價紋風不動。資料照片/中央社

央行自2020年年底到今年6月,共祭出五波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,依據聯徵中心資料,今年全國1~4月新增個人房貸總人數共8萬2,118人,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20.2%,此外,全國1~5月買賣移轉棟數共計11萬2,656棟,比去年同期少了21.3%,交易量及貸款人數皆明顯下滑。



郎美囡:限貸令之前就已完全澆熄市場熱度



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,政府健全房市政策不只有房市管制,還有平均地權條例子法及房地合一稅2.0,再搭配央行升息,在第五波房市管制前就已完全澆熄市場熱度,故第二戶限貸7成打到換屋族受到強力反彈,央行緊急推出排除條款,以期降低換屋者困擾。



「不見建商價跌不罷手」 囤房稅2.0出手



綜觀近幾年買賣移轉棟數及新增房貸人數,都在2021年創造最高量,買賣轉棟數當年34.8萬棟,新增房貸人數30.5萬人,兩項數據也都在2022年下滑,買賣移轉棟數31.8萬棟、年減8.6%,新增房貸人數29.2萬人、年減4.2%。



郎美囡表示,各方數據顯示房市交易動能熄火,但房價尚未明顯鬆動,關鍵在於賣方降價幅度不到買方認知的價格帶,成交機率低,因此市場上僅見零星降價交易,尤其在中古屋市場不易形成區域型的價跌,回顧過去市場交易經歷,通常由整批新建案或區域中數個建案同步降價,才能凝聚出價格下拉的力道,「不見價跌不罷手」,這或許也是此次囤房稅改革拉高建商餘屋稅率的緣由。


今年前五月房市新貸款人數及買賣都冷。圖/住商機構提供

今年前五月房市新貸款人數及買賣都冷。圖/住商機構提供

徐佳馨:避免管制誤殺,切結書解套



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,政府為健全房市推動多項政策,立意良善,但過去央行的不動產選擇性信用貸款也曾誤殺換屋族,當時也使用簽切結方式解套,這次第二戶貸款限制便以相同方式操作,而夫妻兩人也可透過配偶貸款解套,然而銀行端尚未擬出切結書作業流程,提醒買方簽約前務必先詢問銀行現行規定及貸款條件,避免資金不足的窘境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高房價逾4成民眾購買小宅 下手前專家3大提醒2023/07/18發佈
房價高漲,小宅當道,全台平均每5筆交易就有2筆是25坪以下小宅。(圖/報系資料照)

高房價時代,民眾居住空間只能越縮越小,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發現,全國房產交易每5筆就有2筆為25坪以下小宅,不只台北市小宅交易比例占5成以上,就連六都以外房價相對親民的縣市,平均每3件交易,也會有近1件是小宅,顯見小宅產品蔚然成風。專家提醒,購買小宅時須留意格局規劃、貸款成數、社區管理等方面的問題。



跟據內政部統計,今年Q1全國的房價所得比來到9.72倍,換句話說,普通民眾要不吃不喝近10年才能買到房子。在高房價下,總價相對較低的小坪數住宅便成了許多小資族、首購族的不二之選。



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發現,今年Q1全國總面積低於25坪的小宅產品交易占比約為41.9%,六都除台南之外,其他五都的小宅產品交易占比皆超過全國水準,其中又以台北市54.6%最高。



有趣的是,六都以外其他縣市的小宅產品交易占比約為31.8%、超過3成,顯見最近幾年,游資氾濫,房價飆升,不僅主要都會區小宅產品蔚然成風,就連六都以外的其他縣市,小宅產品同樣熱度高漲。



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表示,在目前薪資漲幅明顯跟不上房價漲幅的情況下,小宅當道顯然已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,而且在萬物皆漲、升息、囤房稅2.0的背景下,部分房東可能會因此同步調漲房租,進而促成更多租屋族「轉租為買」,未來低總價小宅產品交易量持續攀升是可以預期的。



進一步觀察六都前5個小宅交易熱區可以發現,以桃園區的小宅交易量最大,買賣移轉筆數達592筆,其後分別是淡水區(393筆)、板橋區(371筆)、中壢區(331筆)、中山區(305筆)。



黃勝暉指出,六都前5小宅交易熱區皆來自北北桃地區,主要還是因為外來就業、就學人口大量聚集在雙北,區域居住需求熱絡,但雙北房價又長期高高在上,有預算考量的民眾只能購買小坪數住宅來降低負擔,同時,伴隨雙北房價的高漲,位置相對外圍、房價基期相對較低的桃園、淡水也逐漸成為小資族、首購族的購屋首選。



購買小宅前,黃勝暉提醒,一、由於小坪數住宅面積有限,再扣除公設比,室內可使用的空間面積會更加捉襟見肘,導致格局規劃通常不如一般住家;二、很多銀行在核貸時對於小坪數的貸款條件相對嚴苛,建議可以多比較幾間銀行的貸款方案,或是多準備自備款以備不時之需;三、因為不少民眾都會購買小宅投資出租,使得鄰居流動性相對較高,建議挑選管理品質良好的社區才能保障居住安全。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 

高房價推升小宅成交比 Q1平均每5筆交易就有2筆是小宅2023/07/18發佈

依據內政部統計,今年首季全台的房價所得比已經高達 9.72 倍,房仲業彙整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發現,同期全台小宅產品的交易佔比約為 41.9%,相當於每 5 筆交易中就有 2 筆交易的總面積低於 25 坪,以六都來看,除台南之外,其他五都 25 坪以內小宅產品的交易佔比皆超過全台水準,其中又以台北市 54.6% 最高。



對此,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表示,在目前薪資漲幅明顯跟不上房價漲幅的情況下,小宅當道顯然已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,不過,小宅產品雖然總價親民,但在購買時還是有不少眉角需要留意。 

 

黃勝暉指出,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,今年首季六都以外其他縣市的小宅產品交易佔比約為 31.8%、超過 3 成,顯見最近幾年,游資氾濫,房價飆升,不僅主要都會區小宅產品蔚然成風,現在就連六都以外的其他縣市,小宅產品同樣熱度高漲。而且在萬物皆漲、升息、囤房稅 2.0 的背景下,部分房東可能會因此同步調漲房租,進而促成更多租屋族群「轉租為買」,未來低總價小宅產品的交易量能繼續攀升也是可以預期的。 

 

進一步觀察六都前五大小宅交易熱區可以發現,目前以桃園區的小宅交易量最大,買賣移轉筆數達 592 筆,其後分別是淡水區(393 筆)、板橋區(371 筆)、中壢區(331 筆)、中山區(305 筆)。對此,黃勝暉指出,六都前五大小宅交易熱區皆來自北北桃地區,主要還是因為外來就業、就學人口大量聚集在雙北,區域居住需求熱絡,但雙北房價又長期高高在上,有預算考量的民眾只能購買小坪數住宅來降低負擔,同時,伴隨雙北房價的高漲,位置相對外圍、房價基期相對較低的桃園、淡水也逐漸成為小資族、首購族的購屋首選。 

 

黃勝暉並且指出,雖然小宅產品總價相對親民、入手門檻較低,但是在購買時還是要留意格局規劃、貸款成數、社區管理等方面的問題。首先,由於小坪數住宅面積本就有限,再扣除公設比,室內可使用的空間面積會更加捉襟見肘,導致小宅產品的格局規劃通常不如一般住家。



其次,很多銀行在核貸時對於小坪數的貸款條件都會相對嚴苛,建議購屋民眾可以多比較幾間銀行的貸款方案,或是多準備一些自備款以備不時之需。再者,因為不少民眾都會購買小坪數住宅來投資出租,使得鄰居的人員流動性相對較高,挑選管理品質良好的社區才能更好地保障居住安全。 
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第1頁368370最後頁
共3792筆/共380頁
聯絡資訊
地址:桃園市桃園區正光二街139號
電話:033163000
033163000客服電話
傳真:033561013
網站QR Code
http://www.桃園廠房土地買賣出租.tw-Web-QR-Code
網站資訊
瀏覽人數:134,506
房仲登入:登入
免責聲明:House-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,僅提供會員查詢-大園廠房,大園廠房出售,大園廠房出租-等房屋資訊參考,並不涉入任何諮詢、交易。 物件(服務)聯絡人公佈的資訊、文字、照片、圖形、產權、廣告內容、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,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,皆與House-Info房屋網站無關,所有商標、文章、名稱等版權,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!